义乌人民出去旅游一定没啥意思,毕竟纪念品都是从你们那拿货的
说白了,大概每个旅游城市都有一条专门吸引外国游客的“纪念品一条街”。 这些年来,一些习惯了被坑蒙拐骗的游客,心照不宣地掌握了一个“纪念品秘诀”:人来之前,货就已经买好了——出行之前,先在淘宝上看看当地的情况,然后再去淘宝看看。等到纪念品被订购。 不仅可以购物比较,还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。 最重要的是,可以省去“人肉”回去的疲劳。
关于“旅游纪念品”的老笑话有很多,抱怨点无外乎两点:一是“国家风景区的普货”,二是“大多数纪念品又破又丑”——前者指的是“同质化” ”,后者指向“低端化”。 同样的丝帕,在杭州可称为“杭绣”,在苏州可称为“苏绣”,在四川可称为“蜀绣”旅游景区纪念品,在河南可称为“汴绣”。 至于凤凰古城褪色变成黄铜的银手镯、秦皇岛掉皮的塑料珍珠、香格里拉10元的牦牛骨筷闻起来有塑料味,都是笑话,平凡。 游客懒得认真对待,地方当局懒得操心,小卖家也懒得在一次性交易上创新。
旅行就意味着花钱。 从消费心理来看,旅游消费具有冲动性。 按理说,能够激起游客购买欲望的旅游纪念品,能让消费者分分钟愉快地掏钱。 数据显示,在发达国家义乌人民出去旅游一定没啥意思,毕竟纪念品都是从你们那拿货的,旅游购物占旅游收入的60%至70%,但目前我国旅游购物占比不足40%。 有商品却没有文化,有交易却没有规则,原本好好的纪念品市场变成了乌烟瘴气的烂摊子。
义乌小商品市场连续N年担负全国销售“旅游纪念品”的现实至少有两个维度的反思:一是在这个全域旅游的时代,当地部门给了他们市场上的一块蛋糕。欺骗、绑架和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。 异国他乡? 开高价、看人点餐……丛林交易的一切粗俗,在这个市场上都能遇到。 那么,对于地方部门来说,到底是他们管不了还是不想管呢? 其次,旅游纪念品当然是必需品伴游,但前提是你有创意,只能在当地购买,不能被别人复制粘贴。 问题的关键在于,我们是否愿意将这个大脑用于我们的景点,还是我们只是数钱而懒得思考,就像只收门票一样? 还有不错的旅游文创产品,比如著名的“故宫系列”。 至于旅游景点与时尚化妆品或零食“跨界融合”的例子并不少见。 但这样的例子太少了,成为搅局的鲶鱼就更难了。
有的景区调整门票价格如同割肉; 然而,对于发现旅游纪念品的附加值,他们却无动于衷。 对美好旅游的迫切需求与对劣质旅游产品的厌恶之间的矛盾,似乎急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拯救。 总之,不用费心去义乌小商品市场承包千百年来庞大的旅游纪念品市场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