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岳高大险峻,终究不是岳,恒山是五岳里唯一一个4A级风景区
五山高峻险峻,风景宜人。 它们不仅海拔较高,而且通常缺乏周围山脉的覆盖,使它们显得格外高大。 当然,它区别于其他名山的根本原因是其不可替代的人文因素。 五山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。 它们也符合五方五行的哲学思想。 他们早已化身为中华先民心中超然的神灵。
如今,五山已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。 “无上五山”的泰山、“天地间”的嵩山、“华夏之根”的华山、“无大名”的恒山,都是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。
等等,五山中似乎混入了一座不太出名的山——北岳? 没错,恒山是五山中唯一的4A级景区。 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。
北岳衡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。 所谓北岳恒山,又名天风岭,海拔2016.8米。 这个高度在五山中仅次于华山,在五山中也不算格格不入。 然而,它的周围有许多高山。 整个恒山山脉,最高点达到海拔2426米,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多座。 天风岭在其中并不突出。
远离中原,地处群山之中,这是衡山的劣势。 毫不奇怪,它的受欢迎程度落后于其他四座山,因此被游客忽视。
更严重的问题是,明末清初才成为五山之一。 不到四百年的经验,自然是无法炫耀的。 文化积累需要时间,恒山没有时间形成与“北岳”这个名字相匹配的影响力。
为什么直到明末清初才成为北岳? 那是因为其“北岳”的身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。
自周、秦以来的许多朝代,皇帝都曾祭祀北岳。 不过,历朝历代祭祀北岳的地方有两处,一是现在的恒山,二是河北省唐县的恒山(现名大茅山)。
北岳在先秦时期的位置已难以考证。 另外,当时所认定的“粤”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。 详细的历史资料都被秦始皇烧毁了。 不过唐县大茂山旅游景区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所描述的五山名称却与今天相同。
但在汉代至明代的漫长历史时期,恒山指的是河北曲阳(今唐县管辖)的大茅山。 大茅山海拔1898米。 这样的高度,对于养尊处优的皇帝来说自然是难以攀登的。 因此,他们实际上是在曲阳县的北岳庙远程祭拜北岳。
但到了北宋以后,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。 北岳长期被中原汉政府占据,北宋时期成为宋辽边境。 南宋元朝数百年间,落入蛮族之手。 北岳不再有人崇拜,大茅山上的文化古迹也逐渐消失。 留在南方甚至沦为亡国奴隶的汉人渐渐搞不清北越在哪里。
明代中后期,山西浑源趁着大茅山人文景观遭到破坏,争夺北岳山称号。 虽然争议不断,但官方认定的北岳山是河北省曲阳市的恒山!
但清顺治年间,正式祭祀浑源北岳,改变了衡山之争的局面。 这或许是清廷的自私动机。 北京,清朝首都,位于大茅山东北部。 浑源恒山位于北京西部,稍偏南。 北京以西还可以,但北京以南就勉强了。 如果大茅山确定为北岳,那么清廷就将定都北岳以北,这无疑不利于清廷重视其正统王朝地位。 因为传统观念,中原是世界的中心,而作为少数民族进入世界的满清,自然会被北越之争所触动。
这样,浑源恒山就成了北岳。 这件事距离发生已经有三百多年了。 说时间长,说不上很长,但说时间短,也说不上短。
这有点像教子取代亲生儿子,继承家产。 不过,回头看,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对错。 哪一座才是真正的恒山? 大家所说的习惯,就是镇恒山; 北月是哪一个? 事实上,这并不重要。 汉武帝是皇帝,顺治皇帝也是皇帝。 反正他们官位高,他们说了算。 不然的话,【光中国】说了算?
悲惨的大茅山,北岳的名声被抢了,名字也被抢了,消失在山里了! 没有“北岳”这个响亮的名字,大茅山自然承担不起这个代价。 旅游业还没有多大发展,一直在收费和不收费之间徘徊。
曲阳县北岳庙始建于北魏,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也入选4A级景区名单。
如今清朝已经灭亡,顺治从高贵的先帝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。 这个时代,自然会有人抱怨大茅山。 然而,时代已经变了。 不再有皇帝祭祀北岳,大茅山也永远不会等到圣旨“恢复名誉”。
至于浑源横山,其身份存疑,文化积淀不足,交通不便。 自然在旅游开发上无法与其他四山相比,所以排名4A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事实上,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衡山的信徒中。 恒山原为南岳,但西汉时期五岳高大险峻,终究不是岳,恒山是五岳里唯一一个4A级风景区,汉武帝曾登上安徽天柱山,设台祭天,取名南岳。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,将湖南衡山改名为南岳,沿用至今。 汉武帝至隋文帝七百年间,恒山失名南岳,为天柱山所占。
不过,话虽如此,封印的来回变化陪玩伴游,客观上导致了南岳的存在感弱于太、华、松岳不是吗?
0 留言